今见病人唇肿而口并不渴,可知阴火出于脾间。况伤寒直中阴经,与太阳虽伤,不及郁热,即传阴经为寒证而当温者,又与温病热病大不同,其可混治乎。
是方也,二香之辛热,所以温中;二皮之辛利,所以快脾;诃子之固涩,所以止泻。 长夏炎蒸,湿土司令,故暑必兼湿,证见便秘烦渴,或吐或利者,以湿胜则气不得施化也。
又问曰∶既恶燥,何以不去防风?王好古曰∶水者,脾肺肾三经所主,有五脏、六腑、十二经之部,分上头面、中四肢、下腰脚,外皮肤、中肌肉、内筋骨,脉有尺寸之殊,浮沉之别,不可轻泻药,当知病在何经何脏,方可用之。
乌羽、赤硝、紫盛,隋唐医哲,皆不知之,故以乌羽作乌扇,赤硝更海藻,紫盛更紫葳、紫菀。 加人尿、猪胆者,取其苦寒与阴同类,可以引姜、附入拒格之寒而调其逆。
昂按∶仲景治伤寒,用麻黄、桂枝,而全不用羌活、防风,是古人亦有所未备也。若人强力入房,以竭其精,久久则成肾劳。
或用姜汁、热酒各半温服。经曰∶水郁则折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