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减防风汤见身痛。每服一丸,以硬物击碎,温酒半盏浸,以物盖,不可透气,食后临卧一呷咽之。
例如辰巳潮热,属太阳之时;上半日潮热,属表邪之时。 夫医之为道,理甚微,旨甚奥,非殚其精思,搜其体要,不可以尝试也。
柴胡、黄芩退热,枳壳宽中,芍药调营止汗,顿然痊愈。夫疟疾间日而发,发后清爽,仍能行走饮食。
盖其初感邪表里同时受病,故设此目,以为治法之标准也。知其所重不独在此,而另注目于阴变阳,寒化热之证,此证则厥阴所独。
惟以唇不焦,舌不干,渴不消水,与里热谵语为异。上气者,气逆而上,呼吸喘促,分气紫苏汤、苏子降气汤,或嚼苏合香丸以秘传降气汤气隔者,阴阳不和,中脘窒塞,五膈吐噫,食不能下,五膈宽中散、和剂七气东加木香、气滞者,滞于胸膈则胀满,滞于手足则浮肿,滞于腰间则坠痛。
梯谦曰:天宝间,凡疫汛滥,阖门伏枕,大率上盈下虚及少阴证,当时遵用古方者,专为汗下,或主吴氏疫论,荐投驶药,而不顾正气之亏,故服大黄死者,十居其九,服附子死者,百中一二耳。太阳病头痛发热,身疼腰痛,骨节疼痛,无此分论太阳病中风、伤寒二症,各立方以主治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