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寒而致者,由外感寒邪,从太阳而入少阴。窃以《金匮》文理幽深,词句奥古,阅之未必即解其至理,诚不若将各证外感内伤阴阳实据,与市习用药认证杂乱处搜出,以便参究。
阳火始可用以上市习之方,阴火决不可用,当以《医理真传》之法为是。今人只知冬月为伤寒,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,日日皆有伤寒,只要见得是太阳经证的面目[1],即是伤寒也。
虽医书万种,其立正立言,是祛邪扶正。多则加,少则减之。
具脾为胃行津液,脾能行水,由水道达于膀胱,膀胱有下口而无上口,须气化渗泌而出。面青有神,气盈之验。
即甘草干姜汤,加桂尖、茯苓亦可。众人皆作中风治之,专主祛风化痰不效。
逆者,逆其气机之欲往。因外感风寒而致者,其人定多畏寒恶风,或发热而兼头疼。